)在早春的顺昌县埔上镇仁寿溪畔,“十里九涧·顺阳古道”项目游人如织,清流映照着修复一新的古码头,岸边枫杨摇曳生姿,河面竹筏悠然穿行。
“快看!是鸳鸯!”竹筏上的福州游客张女士举起手机连按快门。“早传闻这儿生态好,没想到连维护动物都安了家!”镜头里,清澈的溪流倒映着蓝天白云,几尾河鲲悠然络绎在鹅卵石间,恰似一幅活动的“富春山居图”。这幅“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”的生态画卷,正是埔上镇施行水质提高工程的生动注脚。
“慢些划,让客人多拍会儿。”船工老涂轻点竹篙,竹筏在波心稳稳停驻,这位老乡民亲历了环境蝶变。“早些年养殖场污水直排,溪流泛着白沫,现在环境好了,来玩的游客也渐渐变得多。”老涂上午在水电站当安保,下午便换上布衫当起“文旅摆渡人”。他掰着指头算账,“每月兼职撑船能多挣个3000多元,和天涯海角的客人介绍家园的山山水水,这份作业可有含义。”
在埔上镇“生态+文旅”方针扶持下,像老涂这样吃上“生态饭”的乡民已有20余人。
黄昏的护岸上,不少镇区乡民正在河滨休闲漫步。“曩昔这儿两头都是杂草丛生,一片荒地,现在修好了护岸,成了咱们大众休闲漫步的好地方,很不错。”埔上村乡民林凤妹说。跟着“水美经济”鼓起,当地政府施行生态护岸、增殖放流等办法,从前因水质污染而沉寂的河道重现活力。
“现在河里石斑鱼、河鲲能天然繁衍,阐明水质真变好了!生态链算是续上了!”埔上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吴宏杰和记者说,经过“一河一策一档”精准办理,科学投进1.2万尾鱼苗以及河蟹、田螺等生物,修复古码头、古航道等水利遗产,打造出“四季有果、四季观鸟”的生态廊道。
“之前镇里计划安排‘民间河湖长’部队,我立马就报了名!”船工老涂和记者说,为守护好一湾清水,埔上镇经过活跃培养“民间河湖长”,鼓舞引导乡民、师生、企业建立自愿服务队、文明实践队等部队帮忙推动美好河湖建造。现在,全镇培养出转产渔民巡河员23名,完成“渔民”变“船工”“责任巡河员”的改变,完成“共规、共建、共管、同享”,营建爱河护河的稠密气氛。
“曾经巡河靠腿走、问题靠手记,现在天上飞的无人机、岸上装的‘电子眼’成了咱们的‘千里眼’!”埔上镇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江德建慨叹。该镇构建“天上看、地上查、网上管、空中监”四维作业系统,空中无人机展开智能巡航,地上整合河道沿线监控数据,第三方专业团队每日巡查河岸线。经过“清单式”办理,上一年已闭环处置河道积淤5.8公里,整治散养生猪128宗,整理地笼300余个,完成7个交代断面水质全年安稳达Ⅱ类规范。现在,这片曾因不合法采砂、水质恶化困扰的流域,现在已经成为东方白鹳、鸳鸯、夜鹭等野生动物的休息乐土。
“治水不是独角戏,要让老大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。”埔上镇党委书记林爱华介绍,依托明代水利遗存,埔上正在立异开发古航道、古树、古码头、古窑址、古桥“五古”文明竹筏参观体会项目,经过改造下流片区竹筏停靠点,串联千亩油菜花海、三村夫驿站、粮橙美景馆、红菇山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等地,配套建造树屋营地、亲水栈道等设备,将维护生态环境和文旅开展结合在一起,打造埔上版的美好河湖。